青海新闻网·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校园积水,植入大“海绵”来进行解决。
目前城西区已有8所小学完成“海绵校园”改造。
一块块看不见的大“海绵”植入,解决了积水滞留问题的同时,还能让校园景观大提升、环境更优美。
……
海绵校园是什么样的?
目前我市有一批学校“变身”海绵校园。据介绍,海绵校园是汲取海绵城市原理建设而成的。海绵城市,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,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“弹性”,下雨时吸水、蓄水、渗水、净水,需要时将蓄存的水“释放”并加以利用。利用这样的原理,一批海绵校园改造而成,一块块“大海绵”效果显现,暴雨过后学校道路、操场上几乎看不到积水。同时,校园内还增添了不少植被,景观层次感大大提升。
学校成了大雨水花园
“我们学校也有雨水花园,你看,这绽放着向日葵花的绿地就是!”走进光华小学,满眼的绿化带里,一朵朵向日葵花迎风招展。今年,校园里增加了12处绿地,得益于海绵化改造。除了雨水花园,该校校园里的路面、管网、楼面雨落管都是经过海绵化处理的,一块看不见的大“海绵”悄然植入,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。光华小学总务主任段国强告诉记者:“尽管今年雨水相对较多,但校园里却没有积水,师生们看到,虽然路面不积水,但雨水花园内却一直保持湿润。”
在路面改造方面,将原来的光滑水泥地面改造成现在的沥青路面,再通过加大竖向调整,有效地将积水引向排水沟或者雨水花园;在雨水花园改造方面,将雨水花园地基整体向下挖深一米以上,然后用渗水石子等垫起来,形成滤水层,再把整个雨水花园用防水土工布包裹后填土种植,这样改造后的雨水花园不仅能存水,而且能有效过滤雨水,可常年起到灌溉作用;在雨落管改造方面,将传统雨落管改造成地下管道,直接将雨水引到雨水花园里,解决雨水漫流到路面的问题……经过一系列改造,海绵校园的“不积水”效果得到实质性验证。
海绵菜园成最受欢迎实践基地
在实施了海绵化改造的新宁路小学,一座“海绵蔬菜园”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劳动实践基地。通过海绵化改造的菜地里种上了油麦菜、菜瓜、向日葵等。“学生们十分喜欢参加海绵菜园第二课堂活动,我们在教孩子们种植采摘时,也会让他们学习海绵改造的相关知识,觉得很有教育意义。”新宁路小学总务主任李炎说。
记者从城西区城乡建设局获悉,2016年西宁市开展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工作,城西区在试点改造中,对辖区的小区、道路与广场、公园与绿地、管网与水厂等实施8大类248项海绵建设项目,目前已完成228项,实现了试点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7.4%的目标。西宁市通过实施雨水花园、下沉式绿地、截流沟等海绵化改造,运用“截、引、用”等适合本地特色的技术路径,将雨水自然引到绿地进行消纳,圆满完成海绵试点建设任务,为在全市域乃至全省、西北半干旱地区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和做法打下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