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海新闻网·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白庄镇乙日亥村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,也是青海连接甘南的门户。
“乙日亥”在藏语中是美丽的意思,而在撒拉语中又是遥远的意思。正因为美丽和遥远,使得乙日亥村保持了原生态的自然景观。
走进乙日亥村,一朵朵鲜花竞相绽放,一缕缕清香扑鼻而来。这个宁静而又清新的小山村,吸引着四里八乡的游客。
乙日亥村党支部书记韩乙拉四告诉记者,因这里地处偏远、交通不便,基础设施薄弱、群众观念守旧,几年前还是十分落后的贫困村。2015年,白庄镇党委政府在循化县委县政府“旅游立县”战略引导下,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有力契机,积极寻找一条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脱贫奔小康的新路子,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将乡村旅游作为主打产业,在村口处流转土地打造花海基地,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收益。
韩乙拉四说,乙日亥村“两委”聚焦村集体经济“破零”工程,把发展乡村旅游和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深度融合,采取村集体+承包经营商+脱贫户的运营模式,建立了花海基地,打造“灵秀乙日亥,绿色风景线”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名片,打造循化县休闲观光、观赏花卉的旅游景点。同时,花海基地吸纳了村里的120名贫困户,从事保洁、种植、锄草等工作,一天有120元的收入。群众增收的同时,村集体经济每年实现收入十多万元。
在村子的花海景区,记者见到了正在打扫卫生的村民马索菲娅。她说,以前除了种庄稼、照顾老人和孩子,也没啥事干,手头没有宽裕的钱。现在,家门口有了花海景区,村里安排了公益性岗位,一天能挣70元,在这里打工既能挣钱又能顾家,实话好。
2018年,乙日亥村“两委”整合各项资金,相继实施了乡村旅游扶贫农家院项目,以及花海木栈道等附属设施项目。去年,景区每日接待游客一千多人次,带动村里近百人实现稳定就业,真正把美丽资源变成了美丽经济,当年被海东市评为全市乡村旅游品牌示范村。
从乙日亥村旅游扶贫的发展事例中不难看出,旅游扶贫的核心目标是贫困人口持续受益和发展机会的创造,终极目标是贫困地区经济、社会、文化以及环境和谐发展。
海东市委市政府创新拓展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渠道,把旅游经济作为带动贫困村增收和贫困人口脱贫的新路径,重点打造了一批在全省称得上发展典范的新型乡村旅游精品,在拉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,带动贫困群众实现生产性、经营性、劳务性多元增收,打造出了旅游扶贫新模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