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海新闻网·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到2025年,我省服务业增加值规模不断扩大,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3%左右,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显著提升,吸纳就业能力持续加强,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省从业人员比重达到50%左右。近日,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《关于推动青海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对全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绘就新的“路线图”。
据悉,我省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数字产业基地、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省、内陆国际物流枢纽,加快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、国内高原特色康养基地、西北国际会展中心,服务业标准化、品牌化和智能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,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,生活性服务业满足人民消费新需求能力显著增强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继续深度融合,形成一批创新活跃、带动效应突出的融合发展企业、平台和示范区。
同时,我省将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,打造一批面向服务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,推动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服务领域深度应用,提升服务业数字化、智能化发展水平,增强个性化、多样化、柔性化服务能力。抢抓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的“机会窗口”,推动线上购物、智慧物流、远程医疗、远程教育等加快发展,推进智慧医院试点工作。引导企业树立标准化、品牌化发展意识,完善服务标准,强化品牌引领。完善传统服务领域标准,加快新兴服务领域标准研制。
此外,建立健全服务质量监管协同处置机制,不断完善服务质量治理体系。选择产业基础良好、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,建立服务品牌培育和评价标准体系。树立行业标杆和服务典范,率先组织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“青字号”区域服务品牌。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,推动形成与“一群两区多点”相适应的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。突出西宁—海东都市圈服务业联动发展,推动民和—红古创新发展先行区服务业协同发展。强化格尔木、德令哈、共和、同仁、门源、玉树、玛沁等地服务功能,打造一批服务业特色小镇。深化服务业“放管服”改革,清理制约服务业高质量发展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,大力发展服务贸易,积极培育文化创意、数字服务、信息通讯、现代金融等新兴服务贸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