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海新闻网·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近日,记者从刚察县委宣传部获悉,今年,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、刚察县文旅广电局邀请陕西考古专家张建林、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长贾鸿键在青海湖北岸调查,在刚察县发现了彩绘手印岩画,这在青藏高原尚属首次。
据悉,发现现场有一堆巨石特别集中,相互倚靠叠压,形成约8平方米的空间,地面有散落的石块及淤土,上方有巨石之间的缝隙,可见天日。
岩画绘于西侧的岩棚左上方高1.12米、宽1.95米范围内,画面较为集中,岩画没有整齐的边缘。岩棚高约2.3米,最宽处约4.3米。经专家仔细辨识,岩画以手印图案为主,系红色颜料喷绘而成,均属阴纹,皆为成人手印,共计13个,其中可辨手印中左手4个、右手4个,其余均难以辨识。大部分图案比较清楚,右上方图案已漫漶不清,可辨有4个手印图案,稍显模糊;下方曾受积水浸泡,长有一层薄薄青苔,可辨有两个手印图案,仅存手指部分。手印图案相对集中在左侧,间错分布着7个手印,相互之间稍有叠压。在岩画中间偏下方,有以单线绘制的两个并列的小型人物,人物分腿正面站立,两臂向下斜伸。在小型人物上方,绘制一个单侧羽毛状图形。中部偏上方绘有一个稍大的人物形象,造型与小型人物相似。
据了解,手印岩画是一个世界性的岩画题材,在亚洲、欧洲、非洲、北美洲、澳洲均有发现,是所有岩画中最古老的一种表现形式。最早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,到近代原始部落岩画中都还保存着这种题材。我国岩画遗存丰富,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、市、自治区,但手印岩画并不多见,现在已知的手印岩画有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及乌拉特后旗、甘肃嘉峪关花海农场、宁夏贺兰山、新疆塔什库尔干、湖北巴东、云南沧源等地,其中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卜尔汗图山的手印岩画系凿刻而成,且有藏文字和符号,年代显然晚至明清;云南沧源岩画仅存一个手印岩画,为阴文喷绘;甘肃嘉峪关花海农场的手印岩画是喷绘在旷野石块上。与刚察岩画相似的是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雅布赖山洞窟、湖北巴东县天子崖、贵州贞丰红岩等几处,手印较多且较集中,多为阴文喷绘,地处洞窟或崖阴。单线绘制的人物图像两腿分立,双臂向下斜伸,同类造型在阴山岩画、贵州贞丰红岩均可见到。根据刚察彩绘手印岩画的表现手法及图案内容,初步断代可能为史前时期。
环青海湖地区是青海岩画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之一,在海北藏族自治州、海南藏族自治州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发现三十多处岩画。近年来,在青南地区的玉树、果洛发现了较为丰富的岩画。上述岩画均属崖面岩画和大石岩画,刚察彩绘手印岩画填补了青海境内无岩棚岩画的空白;青海岩画通常以敲琢法、磨划法、线刻法来制作岩画,此次发现的彩绘岩画填补了青海境内无彩绘岩画的空白;青藏高原岩画以动物图案为其突出特点,其中牦牛、鹿、鹰是最具地域特色的动物图案。刚察手印岩画的发现,不仅填补了青藏高原无手印岩画的空白,还丰富了青海岩画的文化内涵,而且也为研究青藏高原史前艺术岩画增添了新材料,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