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海新闻网·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9月15日,来自西宁市扶贫开发局的消息,近年来,西宁市在三个贫困县(区)大力推进村级光伏电站建设,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,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。目前,西宁市已建成5类光伏扶贫项目,装机规模103兆瓦,累计发电量达21598万千瓦时,村集体经济实际收益6894万元,860户贫困家庭相继收益246万元。
近年来,西宁市因地制宜施策,积极探索光伏电站建设模式,形成多元发展格局。采取“企业全额投资、贫困县落实用地、贫困户直接收益”模式,青海方能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.3亿元,在湟中区多巴镇建成容量为20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1座,于2017年5月底全部建成并并网发电,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发电量达6760万千瓦时。电站每年向湟中区交纳收益200万元,湟中区已获得扶贫收益844.64万元,其中644.45万元拨付224个非贫困村集体经济用于公益性岗位报酬支出;200.1万元分红至667户贫困户,每户3000元。
在联村光伏扶贫项目中,西宁市采取“政府投资、联村建站、量化到县、确权到村”的模式,投资5.3亿元,在三县(区)建成容量为75.4兆瓦的3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,做到了贫困村光伏项目全覆盖。截至8月底已累计发电1.38亿万千瓦时,已累计拨付330个贫困村5672万元,村均17万元。
西宁市还利用非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5350万元,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91个村、湟源县8个村建成容量为7兆瓦的93座光伏电站,目前累计发电1026万千瓦时,实际收益基础电价241.6万元,每村2.4万元。
热门评论